1905華紙

華紙是國內紙漿廠,屬於造紙產業的上游,2010年由永豐餘入主,2012年與永豐餘的紙與紙板事業部合併進行垂直整合,轉型走向高附加價值的特殊功能用紙開發,目前營收比重為紙漿18%、紙張61%、紙板20%,主要是供應台灣市場及中國、韓國及東南亞地區。
樹種的吸碳率不同,但是造林還是目前國際上認定碳權的主流做法。華紙在中國種植的林地高達3萬公頃、台灣也有1000公頃的高經濟樹木,面積相當於1158個大安公園,擁有約290萬噸固碳量,是國內最純的碳權概念股。
證交所在今年5/26通過與行政院國發基金共同設立台灣碳權交易所,最快將在7月底設立,而蔡英文總統宣布在碳交易平台成立之後將落實2050零碳排的政策目標,與強韌電網、軍工、綠色能源等政策一樣都將是未來幾年政府的重要施政重點。
華紙的花蓮廠也導入木片以生質能進行發電,產能一半生產紙漿、一半產生綠電,到1Q末已經取得再生能源發電綠電認證2萬多張,未來每個月都能發出一萬多張綠電憑證,第一批交易將會在6月進行,以一張綠電憑證1000度電來算,華紙每個月因綠電來帶來的營收將達2000-5000萬元。
未來碳權會成為企業ESG主流的重點項目下,以目前市場預估華紙的碳權預估出售利益將超過30億元,股本110億推估EPS貢獻2.7元,以市值來推估目前永豐餘的市值526億,而華紙市值282億,以最純的碳權概念股中華紙因為有3萬公頃的林地代表性最強,與永豐餘具比價空間,後勢看好。